首页> 滚动 > > >正文

2023-06-30 17:43:05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  

来源:   光明网

环球快看:解码魔都|直面真问题,寻找最优解——2023“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”观察

新华社客户端上海6月30日电(记者杨金志、郭敬丹)“美好社区先锋行动”——上海自去年推出的这一全年度一体化基层治理综合工作平台,通过上下联动、条块结合、政学合作、媒体推动,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。

今年年初,新一季行动启动,175个社区项目覆盖上海全市16个区各种类型基层社区的治理难点痛点。当街镇、居村的“行动团队”与高校、智库的“赋能团队”携手,求解大城善治有了怎样的新答卷?

——“美好社区”的“前奏”是直面问题、发现问题。从第一季开始,“美好社区先锋行动”就坚持鲜明问题导向。新一季行动同样如此,紧扣“物业治理、网格治理、痛点难点、减负增能”四个方面12个子类别,瞄准百姓需求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3年上海“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”启动仪式现场。受访者供图

对“赋能团队”来说,进驻社区后,直接面对基层“五花八门”的难题,是一种新体验。“我们不是来‘总结成果’的,而是‘前端进入’,全过程与社区携手破题。”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说。

发现真问题,是解决问题的开始,这也是“美好社区先锋行动”的初衷所在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居民区周边有63家商户,居民、上班族、商家诉求有冲突,怎么办?普陀区真如街道曹杨花苑居民区内,既有老旧小区又有商住两用楼宇,既有沿街商铺又有大型商圈,大型混合型社区如何实现治理效能最优化?闵行康城社区4万居民,怎样通过楼栋的网格治理来增加社区黏性?

175个社区项目,各有各的特点、各有各的难点。延续第一季行动的做法,上海市委党建办精心组织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、媒体、广大群众等积极响应参与,加快形成“部门下沉、智库蹲点、专家指导、各方协同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,更好为基层减负、增能。

今年,行动拓展“项目吹哨+部门报到”新内涵。着眼与年度基层治理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相呼应、与推进主题教育到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,由基层提出需求,市委党建办牵头协调,目前已邀请民政、房管、城管、公安、绿容、规资、大数据等40余家市级部门“入群”,结合部门职责和项目所需,制定赋能方案,形成指导清单。

——没有“教科书”,在“最后一公里”形成“工具包”。上一季行动中,因为边门的开与关问题“僵持”了2年有余的长宁区虹桥街道虹桥小区、爱建小区,居民经过民主协商,拆除了横亘在两个小区之间的围墙,并打造出一个共享花园——“同心园”,成为实践“全过程人民民主”重大理念的又一生动案例。

虹桥街道的共享花园“同心园”。“上海长宁”供图

虹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裔斐感到,遵循“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”的民主协商原则,努力汇聚民意、民智和民力,才能共同寻求到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。“基层协商因民意而启,是否顺应民心就是考量基层协商成效的最佳标准。”

居民享受到美好社区的成果,社区干部也从中收获了社区工作的“工具箱”。在上海市委组织部和相关“赋能团队”的指导帮助下,各方共同将解决“开门难”过程中的实践总结提炼成了一批治理“方法论”“工具箱”,为社区干部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。

“实际工作中,社会动员、搭建平台、统筹资源等等方面,社区工作者缺乏一些可以直接应用指导、工具,我们可以提供支持。”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对此感触很深。

就在学校旁边,一条名为团结一路的小路是徐汇区化工一四村梅陇路入口的主干道,同时连通华东理工大学西门与华理苑,如今,路面失修、车位不足、景观失管等问题亟待解决。

“赋能团队”进驻后,一项“道路维修”工作成为社区治理的实践场。社区议事会成立,吸引居民共同参与规划,社区里的文化资源也被挖掘出来,社区与附近学校等驻区单位形成党建联建共建……

“面对很多问题,没有‘教科书’,需要在实践里自己找答案,与“赋能团队”深度互动,让基层治理新理念有了更加具体的落地。”理工一居委党总支书记曹莉说。

从实践中提炼,华东理工大学“赋能团队”研发逐渐丰富“参与式社区规划”工具箱,包括社区地图类工具、开放活动类工具、访谈类工具、社区品牌与平面类工具等等,旨在帮助社区工作者解决问题、有所依据。

——“双向赋能”,为现代化治理探新路。记者了解到,今年175个项目中,聚焦物业治理,共有40项,重点围绕特大型社区、老旧小区、国际社区、城中村、跨区域住宅小区等物业治理难题,分类探索“红色物业”“红色业委会”、在职党员“楼治汇”等新样板。

聚焦网格治理,共有46项,重点围绕居住型、商业型、混合型等差异化网格治理,进一步探索公租房自治共治、产业集聚区“楼宇群”党建、“两新”组织助力社区治理、商圈社区融合共治等新范式。

聚焦痛点难点,共有49项,重点围绕落实重点群体服务管理、补齐“两旧一村”治理短板、加强新型居住社区街区治理等方面,研究建立央企“第二书记”参与社区治理、破解类住宅治理难题等新机制。

聚焦减负增能,共有40项,重点围绕推动“平急”高效转换、完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、加强数字赋能等,在加快推进“四减”工作基础上,深化探索“双报到、双报告”制度在社区治理中的实践、党群阵地融合式服务供给、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等新模式。

黄晓春感到,“美好社区先锋行动”,反映着中国城市治理的新的阶段。“如何将理念落地、落到‘最后一公里’,是一个复杂过程,也是最见功力的过程。上海的探索具有代表性意义。”

华东理工大学“赋能团队”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调研。受访者供图

这种意义,对学术部门来说同样存在。据悉,华东理工大学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了社会设计这一新的学科方向,将社会工作与设计规划两个学科结合起来,培养跨学科人才,设置新的课程体系,这正是基于“美好社区先锋行动”项目的需求而产生的。

“社区中的实际,让高校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,让课堂上的理念导入实际工作,变成真正能改善百姓生活的成果。”唐有财说,同时,通过组织化的推进,学者深入一线,真正直面社会需求,吸收实践经验,把观点理论纵深、细致化,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。

新华社『解码魔都』工作室出品

来源:新华社

标签:

热门话题
精彩推荐
今日推荐
花木